溫中除痹方治療風濕頑痹

By | 8 4 月, 2020

郭會卿教授為河南省中醫院風濕骨病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從事風濕骨科臨床工作三十餘載,師承國醫大師朱良春、李振華及栗占國教授。主要研究類風濕、強脊炎、骨關節炎等風濕骨科疾病。郭會卿采用溫中除痹法治療風濕頑痹有著以下的經驗,現介紹如下:

    

痹證是由於外邪侵襲機體,導致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表現的病癥。目前,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屬中醫學痹證范疇。

    

中醫認為,頑痹是由於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病常有偏重,可偏風、偏寒、偏濕。風邪引起行痹,以遊走性關節疼痛為主;寒邪引起疼痛以冷痛、怕冷為主與寒冷氣候變化關系密切;濕邪引起著痹以關節腫脹為主;熱邪引起熱痹,以關節紅腫熱痛為主,《素問·痹論》“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頑痹的形成其本往往是脾虛,在脾虛生濕的前提下,又久居潮濕之地感受外濕,外濕引動內濕,內外濕結合阻滯氣機不通,不通則疼痛,氣鬱化熱,熱甚則痛甚,初病常顯熱象,病久熱漸消則出現寒象,濕邪留滯關節筋絡之間則腫脹,濕邪纏綿黏滯則頑痹久治不愈。《濟生方痹篇》曰:“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郭會卿認為,治療頑痹要標本兼治,治本之法在於健脾祛濕,治標之法偏寒者以祛風散寒為主,偏熱以祛風燥濕為主,並視其偏向而隨證加減,通經活絡應貫徹始終,他治療風濕頑痹用自制方劑溫中除痹方。

    

溫中除痹方

組成:蒼術1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制半夏10克,香附10克,砂仁8克,川厚樸10克,小茴香10克,烏藥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木香6克,劉寄奴15克,威靈仙15克,穿山龍50克,徐長卿15克,元胡30克,甘草6克,獨活30克。

    

功能:活血調氣、通絡祛瘀止痛。

    

主治:各種證型的風濕頑痹。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劑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餐後分服。

加減: 在該方基礎上,加減運用治療各種證型的頑痹,治療寒痹非桂枝不能通其陽,寒痹當重用桂枝,同時加用制川烏、制草烏、附子、羌活、秦艽、白芷;清熱常用生石膏、知母、防己,治熱痹非石膏不能清其熱。行痹加用尋骨風、千年健;著痹關節腫脹者用健脾利濕之生薏苡仁、白蔻仁等;血瘀加當歸、赤芍、川芎;久病氣血虛加黃芪、黨參;偏陽虛者,須酌以辛溫之品以溫中助陽,如吳茱萸、幹薑、制附子、良薑、蜀椒等;頑痹日久不愈加用蟲蛇類藥,如穿山甲、蜈蚣、全蟲、烏梢蛇。頑痹腎虛者加補腎藥如蒸首烏、黃精、杞果、骨碎補、補骨脂;伴下肢無力者加用木瓜、桂枝、獨活;上肢無力加用桑枝、白芷;伴多汗者加用麻黃根、龍骨、牡蠣;伴頸部疼痛加葛根、威靈仙。

方解

方中蒼術、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砂仁功能健脾祛濕,共為君藥;桂枝、烏藥、獨活共用溫陽化氣、祛風散寒,共為臣藥;香附、厚樸、小茴香、木香、枳殼共用溫中理氣,能夠加強君藥健脾祛濕之功效且有助於桂枝、烏藥、獨活散寒功效,劉寄奴、威靈仙、穿山龍、白芍、徐長卿、元胡共用活血祛瘀止痛,諸藥合用功能活血調氣、通絡祛瘀止痛,即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溫中健脾除濕與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止痛藥物巧妙配伍,既消除瞭痹證,又顧護瞭脾胃,可謂是標本兼治、治病求因,故療效顯著。此為郭會卿治療痹證的特色。

名醫介紹:郭會卿,男,1962年出生。河南中醫學院教授,河南中醫學院中醫風濕病研究所所長,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出身於中醫世傢,為白馬寺平樂郭氏正骨傳人。從事中醫骨傷風濕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年,擅長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骨病,共發表論文88篇,科研成果20餘項,國傢專利5項,出版專著28部,主編或參編全國統編教材11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