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間偏方大全

內服+外敷治療脫髮,1個月總治癒率為98.2%,痊癒者無1例複發

胡柏味首丸內服與姜烏泥外敷治療脫髮56例

脫髮的病因病機

1臟腑虧虛為本:脫髮常見為斑禿和脂溢性脫髮,中醫歸屬於「鬼剃頭」與「油風」等範疇。毛髮的生長發育與五臟六腑的關係密切。腎其華在發,可知腎氣、腎精充盛則毛髮生長茂密,腎氣腎精虧虛,則髮鬢斑白,甚則枯萎脫落。「發為血之餘,血為發之本」,血盛則發潤,血虧則發枯。《諸病源候論》通過相關論述:「血盛則榮於鬚髮,故鬚髮美。若氣血衰弱,經絡虛竭,不能榮潤,故鬚髮禿落」進一步說明了血與毛髮息息相關。臟腑之中的心、肝與血關係密切,心主行血,心氣不足,氣血不運,不能充毛澤發,毛悴色夭;肝主藏血,肝不藏血,化生不足或血溢脈外,氣血虧虛,則毛髮無華。此外血的充足與否,尚有賴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正常。《素問·玉機真藏論》云:「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可知脾為中樞,為其餘臟腑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保持各臟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五臟調和,津液充足,氣血通暢,則毛髮光澤濃密。故脫髮的根本原因責之於臟腑虧虛,其中尤以心、脾、肝、腎不足為主。

2.邪氣充盛為標:脫髮的發病多以臟腑盛衰為本,以邪氣的去留為標。牛蔚露等通過對名老中醫治療本病的數據挖掘,分析發現其病因病機為肝腎不足、風邪、氣虛、陰血虛、瘀血阻滯等。樊倩雯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為肝腎不足、肝鬱氣滯、血熱、血瘀、血燥生風等。張月月認為本病的發生與頭部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導致不榮有關;還與體質有關,陽虛體質、濕熱體質、氣鬱體質、陰虛體質易患;還與肝腎不足、脾虛濕熱、肺氣不利等有關。歐陽衛權通過對國家級名老中醫禤國維教授的學術思想總結,發現禤國維教授認為本病以肝腎不足為本,風、濕、熱、瘀、氣滯為標。吳學春總結魏躍剛主任學術思想,發現其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為虛實夾雜,實多虛少,以濕熱蘊結為主。王芷喬總結成肇仁教授學術思想及經驗,發現其認為本病為思慮化火,血熱生風,或濕熱蘊蒸所致,治當以祛邪為第一要義;攘外必先安內;以風為引,直達病所;調暢情志,百病不擾;以色補色,萬全之策;內外同治,標本兼顧為準則。周晴等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血瘀相關。(以上內容摘自:《中醫藥治療脫髮研究進展》作者:蔚志仁1,賀鵬飛2,楊清波2,黃向鴻2,劉棟1,1.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誌》2020年第3期第298-300頁)

筆者用自擬胡柏味首丸內服,結合姜烏泥外敷,在1991年1月~1998年10月間,共治療脫髮患者56例,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58例患者均屬門診病人,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11~48歲。發病2月以內就診者36例,3~5月就診者18例,半年以上者2例。

2治療方法:胡柏味首丸由胡麻(黑芝麻)、側柏葉、五味子、何首烏、白鮮皮、生地、川芎、當歸組成,按一定比例配成後,粉碎,過100目篩,製成水丸,烘乾,高溫消毒後應用。用法:每次9g,每日2次,一個月為一療程。姜烏泥由生草烏粉(此葯大毒)與生薑共搗成泥而成,將之貼敷患處,外包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次貼敷2h ,每日3次,共貼敷15d ,或至新發生出後3d停用(注意:外用藥有大毒,忌入口)。3治療結果:56例中,經治療15d內脫髮處新發均勻再生,日後逐漸變黑者32例,佔57.1%;半月至1月內新發均勻再生者23例;佔41.1%;治療2個月仍無新發再生者1例,佔1.8%;1個月總治癒率為98.2%。隨訪至今,痊癒者無1例複發。 4討論:脫髮一證,祖國醫學稱之為「油風」,多因肝腎陰虛、血熱風燥所致。血燥不養,毛髮根空而脫。因此,滋腎養肝、養血祛風為治療脫髮之大法。胡柏味首丸中何首烏、黑芝麻、生地滋腎益肝以固其本,生地且有涼血潤燥作用;側柏葉清熱涼血,為治血燥脫髮之佳品;五味子:「主益氣…..補不足,強陰」(《神伏本草經》)。「生津止渴……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用藥法象》)。可治陰虛陽浮之陰陽失調,以制約氣血之病理性動越狀態,使陰陽和調,毛髮固而不脫;白鮮皮清熱祛風止癢;川芎、當歸活血補血,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全方共奏滋腎益肝以潤燥,活血祛風以固脫之功。外用生薑、草烏乃治脫髮之專葯。《瘍醫大全》中說:「生薑外擦落髮處,能使頭髮再生」。《瘡瘍外用本草》中言草烏:「回陰氣、通血脈………搜風,用酒調外塗治斑禿」。因此,本法內外合治,使血潤不燥,氣血調暢,毛髮榮而不枯、固而不脫,為治脫髮之良法。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