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兌——點刺放血治面癱

By | 15 4 月, 2020

【穴性特點】

    

厲兌穴為足陽明胃經井穴,五行屬金,《經穴釋義匯解》曰“岸危處曰厲;兌,穴也。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即第二趾外側爪甲後方一寸許,喻穴居臨岸危處;又與脾脈相通,兌為口,主口疾,故名厲兌。”

    

此穴位於足第2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處,具有清化濕熱、調胃安神的功效,臨床應用廣泛。

    

歷代醫傢對厲兌穴的論述很多。現在主要用來治療鼻衄、水腫、胸腹脹滿以及一些精神疾患。

    

筆者臨床發現,厲兌還有一個特殊的用法,就是點刺厲兌穴放血,再配合面部敷黃鱔血,可治療面神經麻痹。

    

【操作技法】

    

先給患者洗凈腳趾,常規消毒,右手持消毒過的三棱針,左手固定患側第二趾,或推厲兌穴,點刺1~2次,出血則罷,不出血則用手擠壓,以出血為度。酒精棉球拭去血,創可貼包紮。同時取黃鱔一條,剁去頭,趁機將熱血塗抹到患側部位,待血將凝之時,用棉紙按臉型大小蓋上即可。

    

【診療現場】

    

面癱,也稱作面神經麻痹,中醫稱之為“口僻”或“口眼歪斜”。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其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面神經水腫,髓鞘或軸突有不同程度的變性,以莖乳突孔和面神經管內的部分為著。針灸治療面癱有很好的臨床療效,筆者發現運用點刺厲兌穴放血,再面部敷黃鱔血治療面神經麻痹,效果佳。

    

如治郝某,女,1.5歲,2000年6月17日初診。其母代述:患兒5天前腹瀉,水樣便,日數次,在當地衛生所靜點安卡西林鈉、蘇打、慶大黴素,腹瀉好轉,但仍無力,嗜睡。次日晨起發現口眼歪斜。診見患兒右眼裂增大,右眼下瞼外翻,不能閉合,人中溝向左側歪斜,鼓腮無力且漏氣,喝水漱口從右嘴角流出。診為右側面部神經麻痹。遂以厲兌穴點刺放血,黃鱔血外敷,如法治療,4次即愈,一年後隨訪,未見復發。

名醫介紹:侯中偉,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博士,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特色療法推廣培訓中心副主任。師從魏中民、谷世喆、高從文、金伯華、郭廷英等國內知名醫傢研習中醫針灸、推拿技法。主編出版《常用針灸臨床配穴與禁忌》、《火針等刺法入門》、《西醫不治之癥的中醫治療驗案》、《重用單穴治頑疾》、《單穴按摩調護全傢》等著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