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利水法治療頑固性手足自汗 62 例

By | 15 4 月, 2020

自汗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 一般多從陰虛氣虛論治,然而對於頑固性自汗者, 雖經中西醫多方調治也難取效。筆者自 1992 年至 1998 年以來, 根據“ 汗血同源” 、“ 汗乃津液所化” 、“ 血汗相關、瘀水互患”等理論,采用“ 化瘀利水”治療頑固性自汗 62 例,取得瞭滿意療效, 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62 例病人年齡最大者 58 歲, 最小者 19 歲。 平均年齡 58.5歲。 男性 42 例,女性 20 例,病程最長 12 年, 最短 2 月。臨床表現為動則手足汗出或稍激動則汗出不止。 兼心悸氣短者 19 例。 乏力納差、小便短少者 21 例, 經檢查均排除器質性病變。

2、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均經中西醫常法治療後療效不顯著時而采用化瘀利水法治療。 基本方藥用赤芍、雞血藤各 9g,穿山甲 6g, 益母草、澤蘭葉、虎杖各12g,每日 1 劑,水煎分 2~ 3 次溫服。氣虛明顯者加黃芪、人參、白術各 10g,血虛者加枸杞子 15g ,熟地 10g,若素體濕熱者加苡仁 30g, 半夏 6g, 黃芩、梔子各 9g 。

3、治愈標準  

自汗已止, 其他癥狀消失為痊愈。自汗減少, 其經癥狀均減輕為有效。 自汗乃不止,其他癥狀無明顯改變為無效。

4、結果 

痊愈 51 例,有效 8 例,無效 3 例。 其中服藥 3~ 5劑痊愈者 17例, 7 至10 劑痊愈者 34 例。 治愈率 82.2%,總有效率 95%。

5、討論  

《醫碥·汗》 雲:“ 汗者, 水也, 腎之所主也。 內藏則為液, 上升則為津, 下降則為尿, 外泄則為汗。”《內經》亦雲:“ 奪血者無汗, 奪汗者無血。”前賢又有“ 汗血同源異出”之說。 同時汗又是由人體津液化生而來。 可見汗與血, 尿與液的關系非常密切。 它們之間在生理上相依為用, 病理上相互影響。 血行脈中, 環周不息, 一旦瘀阻則百脈不利。 故自汗除責氣虛陰虛外尚有瘀血阻滯致氣血運行不暢,津液敷佈失常,水液代謝不循常道小便而出, 反而外泄肌表, 而自汗不止者, 治當化瘀利水, 以助氣化為急務, 使水液為溲而不為汗。 本方中赤芍、雞血藤活血通絡祛瘀, 穿山甲性善走竄,徹上徹下,無微不至, 能化瘀通絡活血, 利九竅。益母草, 澤蘭葉, 琥珀, 虎杖既利水滲濕又活血化瘀, 為瘀水同治之藥。 諸藥合用,可共奏化瘀利水,通行血脈之功,從而使血行正常,膀胱氣化水行, 體內水液代謝循常道小便而出, 如此, 則汗自止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