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西湖教授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與教學50年,主編並出版瞭《內科辨病專方治療學》、《腫瘤綜合治療手冊》、《男科辨病專方治療學》等19部專著,積累瞭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萬分有幸伺診於側,深受啟迪。現將其運用辨病、辨證、辨體三維一體治療慢性頑固性蕁麻疹的經驗簡介如下。
1 辨病專方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血管反應性、瘙癢性的過敏性疾病。臨床以皮膚出現風團,瘙癢劇烈,發無定處,消退後不留痕跡為主要特征,屬於中醫之癮疹范圍,核心病機為風邪致病。治療原則遵“風邪客表,疏而散之;其在表者,汗而發之。”戴師認為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藥,在主導(核心)病機的理論指導下。
2 辨證論治
由於疾病的病理基礎決定瞭其自身的傳變規律和發展趨勢,而證候則具有由疾病本身所決定的特異性、階段性、動態演變性等基本特征。瘙癢性皮膚病因時、因地、因人不同則表現出具有不同內涵或不同性質的證候類型,辨證論治是在專病專方(消風散)的基礎上,對不同兼證進行隨癥加減治療,做到方證相應。若風熱偏勝而身熱、口渴者在消風散的基礎上加金銀花、連翹、土茯苓以疏風清熱解毒;濕熱偏勝,胸脘痞滿,身重乏力,舌苔黃厚而膩者,加地膚子、車前子、梔子等以清利濕熱;血分熱甚,五心煩熱,舌紅或絳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
3 辨體論治
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受患者體質影響,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種疾病,由於患者體質各異,其臨床征候類型則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之不同,“證”在整個疾病中具有時相性的特征,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病情的變化而時刻變化著。“證”常以體質為轉變,體質是形成“證”的物質基礎之一。患者的體質類型是辨證施治、立法處方的重要依據,故我們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差異指導臨床用藥。其一註意藥物性味,一般來說,體質偏陽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潤、忌辛熱溫散、苦寒沉降;體質偏陰者宜溫補益火,忌苦寒瀉火;素體氣虛者宜補氣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註意用藥劑量,一般來說體強而壯實者,劑量宜大;體瘦而弱者,劑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劑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劑緩求之。
4 病案舉例
按:蕁麻疹是一種以風閉塊和瘙癢為特征的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疹、癮疹。該患者蕁麻疹遷延日久,病程長,頑固難治,單用一方恐嫌藥力不夠。《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合方若配伍得當往往可增強藥力。故合三方加減而成。
5 討論
有病始有證,而證必附於病,薑春華教授指出:“古人有專病、專方、專藥,不要有唯證論觀點。”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藥,在主導(核心)病機的理論指導下,研究出專病專方。由於疾病在發展時間階段上的不同和所受空間類型上的各異,又會有其特定時空背景下的主要矛盾,亦即其主要或特殊病機即疾病的動態性,戴師認為據“辨體、辨證”化裁來“活化”專方,即通過方劑內藥物的增損來使專方“活”化,以解決疾病動態性與專方靜態性之間的矛盾,進而使專方與病證完全契合,建立起“專病專方”、“病證結合”、“病體結合”的診療模式,施治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