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地黃治療耳鳴兩則

By | 10 4 月, 2020

生地黃治療耳鳴

作者 / 季定乾

寫在前面的話:民間醫學源遠流長,此為前賢醫傢傳於薪火所益,尤其是走方郎中(後稱鈴醫),手搖銅鈴,肩負藥囊,無論寒冬臘月,酷暑炎夏,頭頂烈日,風吹雨淋,戴著笠,奔走於城鄉、村寨,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鈴醫此術起於扁鵲,後華佗、孫思邈等繼之,故其所傳諸法與“國醫”少異。鈴醫之技多是師承口授,行規極嚴,有自已的一整套行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鈴醫大多被並入聯合診所。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鈴醫幾近消失,但他們為炎黃子孫的繁衍生息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應就此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生地黃切斷,紙包火煨,塞耳數次,即愈。

季定乾按:耳鳴是指病人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聲,或如潮聲。分虛實兩種:虛者多由腎陰虧損,虛火上炎引起,伴有腰酸、頭暈目眩等癥;實者常因暴怒傷肝,致使肝膽之火上逆,多見耳中暴鳴,如鐘鼓之聲。生地黃有補五臟安六腑、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的功效。將鮮地黃切成條,用濕紙包住,外面再用爛泥厚塗,放炭火中煨熟後塞在耳中,即效。凡一切耳鳴,不管虛實皆可用之。(《鈴解串雅內編》,作者:季定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耳鳴耳聾煎熟地

我耳鳴耳聾10年多瞭,多方治療未愈,影響正常生活,苦不堪言。朋友給我推薦一方:取熟地50克,黃柏、石菖蒲各9克,放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濃煎至250毫升,取汁。每日1劑,溫服。請問專傢,此方是否可行?

專傢點評:

耳聾表現為聽力減退甚或喪失,耳鳴表現為自覺耳內鳴響(如蟬鳴、汽笛鳴響、海潮聲等)。二者常相伴,故有“鳴為聾之始,聾為鳴之漸”的說法。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少陽經入耳中,肝膽火旺或腎精虧耗,致耳部脈絡不通或失於濡養,均可導致耳鳴、耳聾。治療上應滋陰去火、通竅聰耳。

方中,熟地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大劑量應用可主治肝腎虧虛、陰血不足、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兩耳聽力減退等病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石菖蒲味辛苦、芳香,其辛可制風,芳香能醒心神,苦可燥濕化痰,善治耳鳴耳聾之癥,是開通耳竅的良藥。

三味合用,起到滋陰去火、通竅聰耳的作用。尤其適合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耳鳴、耳聾,具體表現為五心煩熱、臉頰發紅、失眠盜汗、口燥咽幹、眩暈、耳鳴耳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值得註意的是,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寒滑之物;宜食一些能夠滋養耳竅的食物,如豆類、谷類、小米、粳米;黑芝麻、核桃、黑木耳、蘑菇、海帶、冬瓜;桃、梨、蘋果、香蕉、菠蘿、西瓜;豬腎、烏骨雞、魚類、蛋類、乳類,以及各種海產品、動物肝臟等,可幫助化氣生血,從而滋陰生津、清養臟腑、敗火化濁、潤養耳竅。(《益壽寶典》 2018年第22期第26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