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後備急方》“外治法”救治急癥拾遺

By | 9 4 月, 2020

古往今來,中醫外治法在歷史的發展中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對中醫藥治療急危重癥的需求也逐步增高。《肘後備急方》(下文簡稱《肘後方》)是我國第一部中醫急救手冊,治法豐富,其中外治方法多種多樣,簡便效廉,實用性高,可操作性強,目前還沒有人系統的研究過,本文整理歸納瞭《肘後方》中外治急癥的方法,旨在探究《肘後方》外治法治療急癥的特點,挖掘出一些目前醫療環境下可能適宜的中醫外治急癥的思路及方法。

1 《肘後備急方》中外治法的介紹

外治法則泛指口服之外的各種救治方法,是中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內治法並重並行,且能彌補內治法之不足。晉代葛洪的《肘後方》針對急癥的救治,選錄瞭多種方法。全書共有2635方次。其中器物技法方123個,針灸方99個,綜合方21個,藥物方2392個。在藥物方中,除常用的湯劑外,還有膏、丹、丸、散、粉、配等。用法方面,內服方有2232個,外用方有634個。外用方又有熏洗、敷貼、塗擦、吹入、塞入、佩帶、煙熏、蠟療、泥療、燒灼止血等,這些方法使用簡捷,操作方便,其療效也較顯著。除此之外,在《肘後方》中還有一些最早的外治法救治急癥的醫學發明,如最早使用洗胃術,當食野葛時,給予“以物開口,取雞子三枚,和以灌之,須臾吐野葛出”,還有最早的人工呼吸,如救治自縊時予“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抨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類似的外治法在《肘後方》裡還有很多。可見《肘後方》中外治法救治急癥的藥物劑型豐富,治療方法多樣。

另外,《肘後方》比起其他經典著作可算是非常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其方藥及療法樸實,其中很多均采用一般生活環境下能夠找到的食材,藥材及用具用於治療,並且重其方法的實用性以及療效。而且著作中行文通俗易懂,可見編著此書不但是為瞭應用在當時醫生臨床的治療,同時也是為瞭讓百姓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自救。

2 《肘後備急方》中對急癥外治法的簡述

2.1 針法 針法從古到今都被應用在各種內外科治療上,在古時候人們用針治療急癥更是有獨特的思路和方法,早在《內經》時代已經有對針刺治療急性熱癥的記載。在《肘後方》中筆者統計總共有10則跟針法有關的記錄,作者對於針刺的穴位,針刺的深度以及用針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研究。其中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針刺人中以治療暈厥。在《救卒死屍蹶方第二》中記載到“救人方,爪刺人中良久,又針人中至齒,立起”,指出針刺人中,並且針尖到達牙齒,能夠治療暈厥,效果立竿見影。針刺人中治療急性暈厥的方法亦沿用至今。另外,在《治卒發癲狂病方第十七》中記載到“治卒狂言鬼語方。針其足大拇趾爪甲下入少許,即止”,指出針刺治療神昏譫語時使用的位置為隱白與大敦穴,為脾經與肝經的井穴,能治療癲狂、驚風等癥。井穴取穴簡便,均在四肢末端,手腳指甲旁邊,便於普通百姓的操作。

《肘後方》中對於針刺的記載比起其他外治法少,可能是基於安全性和實用性的考慮,所以作者收錄的針方隻有10方。古時候衛生條件比現代差,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針刺操作。《肘後方》是一本面向百姓的急救手冊,當中的急救方法都是便民,安全性高,材料簡便的。

2.2 灸法 灸法是指把艾葉制造成艾條或艾柱,以火點燃,直接熏烤人體體表上的穴位,或者肢體部位的一種外治療法。此法材料簡便,操作簡單,所以從古代至現代都為廣大百姓所使用,為醫療之用或作為日常保健。《肘後方》是一本以百姓為對象的急救用書,當中使用灸法的條文更是有99條之多,當中施灸部位多為一些簡便易取的部位,多為人身上一些比較突出的體表標志,當中包括:臍或臍旁共有13方,肘膝以下的20餘方,及各種便於百姓取的穴位如人中、大椎等。其中,把灸法應用在急救當中的篇章《救卒中惡死方第一》記載道“令爪其病患人中,取醒。不者,卷其手灸下文頭,隨年”,以及“灸鼻下人中,三壯也”等關於灸鼻下人中以治療暈厥的方法。另外,在治療暈厥和脾胃疾病上亦有以神闕為中心,於臍中、臍左右、臍上下施灸等方法。神闕穴乃是元神之門戶,雖然不能針刺,但是施以艾灸則能夠有,開竅蘇厥和回陽救逆的功效,操作簡易,普通百姓亦可在傢常備艾條艾柱,自行進行急救。再者,《肘後方》中首創隔物灸共 7 方,包括:隔鹽灸、隔蒜灸、隔椒灸、隔面灸、隔瓦甑灸等。隔物灸有可以使施灸時火力更加溫和,減少灼痛,使操作變得更加安全,病患容易接受,為現今臨床常用方法。灸時隔物可以讓所隔之物的性味加入在療效中,協同發揮作用,例如隔椒灸可以加強其溫通的效果,可以考慮應用在現代臨床中,加強療效。

2.3 塞入 塞入是一種把藥物塞入腔道內以達到腔道的局部作用,或經由腔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全身作用的一種外治療法。《肘後方》中記載的塞入方共有28方,功效主要為局部作用,塞入的腔道包括:陰道、直腸、耳道、較深的傷口形成的腔道。

根據病癥的寒熱虛實而使用各種藥物塞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治卒陰腫痛頹卵方第四十二》中,記“《千金方》,有人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日夜疼悶不得眠。取生椒擇之,令凈,以佈帛囊著丸囊,令濃半寸。須臾熱氣大通,日再易之,取消,瘥”。以生椒此熱性之物納入陰道中,使其熱氣大通,以驅陰中冷。關於耳道的塞入療法,有記載“蜈蚣入耳,以樹葉,裹鹽灰令熱,以掩耳,冷復易,立出”,首次記載瞭蚊蟲入耳的急治方法。除瞭陰道、耳道的塞入外,還有記載直腸塞入外治急癥,如“治蠱已食下部,肚盡腸穿者,取長股蝦蟆青背一枚,雞骨,支方,一分燒為灰,合。納下部令深入”。塞入法等同於現代的栓劑,但是古代的塞入法多為局部作用,采用的多為藥物及食材,便於百姓自行使用。

2.4 熨法 作為中醫傳統治療方法之一的熨法,自古就被歷代醫傢所運用及推崇,熨法的治療原理即為人們所熟悉的熱敷,傳統熨法是將中藥材加熱後,通過熱力傳導使其作用於患處,從而發揮療效,達到溫經通絡、活血化瘀、舒緩病痛的目的。《肘後方》中所載熨法共26劑,是該本書中為數不多的一種治療方法。書中記載如《卷一·救卒死屍蹶方第二》雲“又方,熨其兩脅下,取灶中墨如彈丸,漿水和飲之,須臾,三四,以管吹耳中,令三四人更互吹之”。又如《卷四·治卒患腰脅痛諸方》第三十二載“脅痛如打方。又方,芫花、菊花等分,躑躅花半斤,佈囊貯,蒸令熱,以熨痛處,冷復易之”,指出以芫花、菊花、躑躅花蒸熱後熨於腰脅疼痛處,可緩解疼痛。熨法作為一種便捷有效且價格低廉的中醫傳統療法,有著其廣闊的應用背景和發展空間。因此,通過挖掘古人運用熨法治療的經驗寶庫,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使其得到長足發展以利於服務人民。

2.5 灌註 灌註療法是將中藥藥材或其他物體以不同方式灌註於機體患部以達到刺激機體患部,起到祛腐生新、活血化瘀等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肘後方》中記載的以灌註法治療的疾病涉及瘡瘍、耳中及鼻中病變。其中灌註法治療瘡瘍的如《卷五·治癰疽妒乳諸毒腫方》第三十六所載“謹按雄黃治瘡瘍尚矣。周禮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康成註雲,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置石膽,丹砂,雄黃,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註創,惡肉破骨則盡出”。又如《卷五·治卒得蟲鼠諸方》第四十一所載“治螻蛄,用槲葉,燒灰細研,以泔別浸槲葉。取洗瘡,拭之。納少許灰於瘡中。又方,治一切。煉成松脂,末,填瘡孔令滿,日三四度用之”。灌註於耳治療耳中病變的如《卷六·治卒耳聾諸病方》第四十七載“耳中膿血出方。細附子末,以蔥涕和,灌耳中,良。單蔥涕亦佳,側耳令入耳”。中藥灌註療法現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具有治療疾病范圍廣,直接作用於機體體內使其效果更加顯著的優勢。

2.6 敷法 敷法是我國傳統醫學外治中最常見的療法之一,《肘後方》中所記載的敷法不計其數,敷劑形式多樣,其中,多為將藥物或其他物體煎煮後,制成膏劑、糊劑或去滓取其藥液敷於患處,也有將藥物磨成粉劑敷於患處。如書中《卷五·治癰疽妒乳諸毒腫方》第三十六所載“升麻膏,療丹毒腫熱瘡。升麻,白蘞漏蘆,芒硝各二兩,黃芩,枳實,連翹,蛇銜各三兩,梔子二十枚,蒴根四兩,十物切,舂令細,納器中,以水三升,漬半日,以豬脂五升,煎令水竭,去滓,敷之,日五度,若急合,即水煎,極驗方”。該段記載瞭以升麻膏治療丹毒腫瘡,是以藥物制成膏劑敷於患處的方法。亦有粉劑,如《卷五·治癬疥漆瘡諸惡瘡方》第三十九”所載“婦人頰上瘡,瘥後每年又發。甘傢秘方塗之,永瘥。黃礬石二兩,燒令汁盡。胡粉一兩,水銀一兩半。搗,篩,礬石,胡粉更篩,先以片許豬脂,於瓷器內,熟研水銀令消盡,更加豬脂,並礬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瘡以塗上,又別熬胡粉,令黃,塗膏訖,則敷此粉,數日即瘥,甘傢用大驗”。《肘後方》中記載敷法所治療的疾病以瘡瘍為多,還涉及局部的腫塊,瘀血,以敷法達到溫經通絡,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敷法還治療被吠犬咬傷者,《卷七·治卒為犬所咬毒方》第五十四所載“又方,仍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可見,《肘後方》中敷法具有治療疾病范圍廣,敷劑劑型多的特點,對於後世臨床敷法的使用提供瞭豐富的臨床依據和理論基礎。

2.7 熏法 熏法是指利用藥物煮沸或燃燒後所產生的藥物煙氣熏蒸患處或全身,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傳統醫學外治療法。廣義上的熏法應包括 “煙熏療法”“熏蒸療法”和“熏洗療法”。煙熏療法即是利用藥物燃燒的煙氣熏於患處的治療方法;“熏蒸療法”是將藥物煎湯開沸後,利用藥液蒸發的蒸氣對患處進行熏蒸的治療方法;而“熏洗療法”則是熏與洗兩種外治法的結合,是將藥物煎湯開沸後,利用藥液所蒸發的蒸氣熏蒸患處,待藥液稍溫後,再洗滌患部的一種外治療法。3種熏法雖異而實同,都是使藥的成分與熱共同作用於人體,使其達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祛風除痹、去腐生新等治療目的的外治療法,《肘後方》中記載的熏法經統計葛氏熏洗法有105方,楊氏增補56方。如《卷二·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第十五載“太乙流金方,雄黃三兩,雌黃二兩,礬石、鬼箭各一兩半。羚羊角二兩,搗為散,三角絳囊,貯一兩帶心前並門戶上。月旦青佈裹一刀圭。中庭燒溫,病患亦燒熏之,即瘥”。又如《卷三·治中風諸急方》第十九載“若手足不隨方。取青佈燒作煙,就小口器中熏痛處”“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隨處者。取幹艾葉一許,丸之,納瓦甑下,塞餘孔,唯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下,燒艾以熏之,一時間愈矣”。還有以熏法治療雀目的方法,據《卷六·治目赤痛暗昧刺諸病方》第四十三所載“又方,治雀目不計時月。用蒼術二兩,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好羊子肝一個,用竹刀子批破,糝藥在內。麻繩纏定,以粟米泔一大盞,煮熟為度,患人先熏眼,藥氣絕即吃之”。《肘後方》中熏法根據病患部位分有局部熏和全身熏,治療病癥范圍廣泛,涉及內、外、婦、兒、皮膚、骨傷等近百種疾病。可見,《肘後方》對熏法的挖掘及其在臨床應用上的經驗記載都對後世熏法的長足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支撐和貢獻作用。

2.8 泡洗 泡洗法在醫療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其中就包括瞭大量的洗方,到瞭晉代,泡洗法在葛洪的《肘後方》中得到更大的發揚與豐富。《肘後方》中的泡洗法治療的病種多種多樣,可用於治療手足腫痛、腳氣、頭風痛、疽瘡、骨疽、乳瘡、惡瘡等。如《治中風諸急方》第十九“孫真人方治頭風痛。以豉湯洗頭,避風,即瘥”。還如《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方》第二十一載“《千金翼》香港腳沖治心。白礬二兩,以水一鬥五升,煎三五沸。浸洗腳,良。煮葒草濃汁,漬之,多瘥”。泡洗作為外治法重要的一環,不但可以減輕胃腸負擔,減輕藥物毒副作用,對於局部性疾病可以去的滿意的療效。

2.9 膏摩 膏摩法是一種將藥膏塗於患處並配以相應溫熱手法的一類治療方法,“膏摩”一詞最早見於《金匱要略》,在《肘後方》所載10餘首膏摩方,用藥共計50餘味,經統計,按出現頻次高低排名前10味依次為:附子、花椒、烏頭、細辛、當歸、莽草、芎、雄黃、朱砂、幹薑。膏摩法在《肘後中》記載僅10餘方,但涉及治療內外婦五官等科的急癥,如《治瘴氣疫戾溫毒諸方第十五》中著重介紹瞭用此法治療頭風痛的經驗,如歷代廣為流傳的趙泉黃膏方,大黃、附子、細辛、幹薑、椒桂各一兩,巴豆八十枚,去心皮,搗細,苦酒漬之,宿臘月豬膏二斤。煎三上三下,絞去滓,蜜器貯之,初覺勃色便熱,如梧子大一丸,不瘥,又服亦可,火炙以摩身體數百遍,佳,並治賊風,走遊皮膚,並良,可預合之,便服即愈也。還如在《治中風諸急方》第十九治風頭及腦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對於急性的頭腦疼痛,膏摩治療有很好的效果。膏摩法在如今應用較為廣泛,與推拿手法相互配合,對軟組織損傷以及一些內科疾病上有顯著療效。

2.10 吹法 《肘後方》中涉及到的吹法一共25條,主要分為鼻吹法、耳吹法以及吹下部法,通常是用來“救卒中惡死”,比如《救卒中惡死方》第一載“救卒死,或先病痛,或常居寢臥,奄忽而絕,皆是中死,救之方。一方取蔥黃心刺其鼻,男左、女右,入七八寸。若使目中血出,佳。扁鵲法同。是後吹耳條中。葛當言此雲吹鼻,故別為一法”。除此之外也有用來治療耳部疾患,如《治卒耳聾諸病方》第四十七載“肘後方。療耳卒腫,出膿水方。礬石燒末,以筆管吹耳內,日三四度,或以綿裹塞耳中,立瘥”。有學者進行過一個小型的臨床研究,利用上海市第二醫學院朱宗雲教授的“耳瘡散”治療耳流膿的疾病,治愈率達到瞭 96%,療效肯定。

3 《肘後備急方》中外治法治療急癥的現代臨床研究

《肘後方》是一部便捷、有效的治療急危重癥的方書,其中很多治療方法、思路都被應用於當下臨床。《肘後方》中治療“救卒客忤死”“治卒得鬼擊方”等類似於今日“中風”一類的急癥多采用“灸人中三十壯”“或灸人中下一壯”的療法,現代研究證明,人中穴下分佈有三叉神經和面神經,通過刺激兩種神經可以起到促進呼吸,升高血壓的作用。天津石學敏院士創制的“醒腦開竅”針法,操作手法為斜刺人中,以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療效公認。鼻飼給藥方法現在在救治急危重癥中運用的很成熟,早在《肘後方》中就有鼻藥的記載,其中用於治卒中惡死的方9首,治卒死屍厥方3首,治卒得鬼擊方1首,治卒魘寐不寤方6首,治傷寒時氣溫病方2首,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1首,治中風諸急方4首,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1首。有研究發現用清開靈滴鼻劑治療昏迷、抽搐等危急重癥獲得較好療效,取決於鼻藥可以誘導局部黏膜或免疫系統應答,另一方面鼻藥可以直接通過鼻粘膜進入體循環,避免瞭藥物經腸道和肝臟後的降解。葛洪首創瞭用舌下給藥治療心臟病,比近代舌下含服治療心臟病早1600多年,如《救卒死屍厥方》第二記載:又方:搗幹菖蒲,以一棗核大著其舌下。以菖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舌下。又雲扁鵲法,治楚王效。《救卒客忤死方》第三記載“雞冠血和真朱,丸如小豆,內口中與三四枚,差。若卒口噤不開者,末生附子,置管中吹內舌下,即差矣”。現代研究發現舌下血管豐富,藥物吸收快,療效迅速,副作用小,同鼻藥一樣,也減少瞭胃腸和肝臟對藥物的降解,適合於救治急危重癥。《肘後方》中提供很多運用熨法的治療方法,通過熱力傳導作用於患處,可起到溫通經脈,活血化瘀的作用。現代人們可將其運用於急性乳腺炎的治療中,張建新報道,對急性乳腺炎患者聯用抗生素和中藥外敷療法治療,觀察組有效率達到100%,可作為臨床推廣運用的治療方案。《肘後方》中提出中藥灌註療法,後世中醫醫師結合西醫灌腸療法,發明出中藥保留灌腸療法,在內科、婦科等疾病的急癥治療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有研究發現中藥灌腸對於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作用迅速、安全可靠、給藥方便。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依然運用於現代臨床,也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臨床實踐去挖掘,更好地服務於臨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