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科大學的張德英教授,從事教學兼臨床醫療工作30餘年,其治療咳嗽,處方用藥靈活多變,且療效顯著,並著有《痰證論》一書。筆者有幸侍診於側,今將跟師所得,述諸如下,並附驗案二則,以饗同道。
外感咳嗽:風邪犯肺,木擊金鳴
觀之外感咳嗽,感風者居多。因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常攜他邪而侵襲人體的陽位。而肺為“嬌臟”,開竅於鼻,外合皮毛,內為五臟華蓋,故感受外邪時,肺首當其沖。風者屬木,內應於肝。感受外邪時,一方面,風邪直接犯肺,擊金而鳴;另一方面,外邪閉肺,肺失宣肅,而不能制肝,導致肝木相對過亢,亦可擊金而鳴。故外感咳嗽的病機是風邪犯肺,木擊金鳴。治宜調理肝肺,佐以透邪,以復金木之常。
內傷咳嗽:痰濁漬肺,引風擊金
觀之內傷咳嗽,《素問·咳論》指出五臟六腑之咳“皆聚於胃,關於肺”。說明肺胃兩臟的病變是導致內傷咳嗽的最主要原因。《靈樞·經脈》篇亦雲:“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可見肺之經脈與胃直接相連,胃中之邪容易犯肺。若脾胃受傷,水津失運,停聚於胃則為痰為飲;或嗜食肥甘厚味,胃中痰濁釀生。然腑者,瀉而不藏,故胃宜降則安。痰濁之邪宜降致大腸,排出體外,方無留寇之虞。然痰濁一般很難速去,常隨升發之肝氣,或借助火性炎上之力,上漬於肺,使肺之宣肅失常,咳嗽由生;或痰濁鬱肺,久則化熱,易招外風來襲而作咳嗽。治宜調理肝肺,或兼以化痰,透邪,扶正,或三者兼顧,當視其邪正盛衰而調之。
如上所述,“木擊金鳴”的病機貫穿咳嗽的始終。不管外感咳嗽還是內傷咳嗽,均是由於肝肺之間的平衡關系失調所致。
病案舉例
案1:史某,男,2.5歲。2009年8月14日初診。咳嗽三天,鼻塞流涕,發熱,體溫37.5℃。舌淡紅,中苔膩,脈滑數。張德英診為痰火內蘊,風寒外束證。有外邪者當先以祛外邪為主,後治痰火。
處方:前胡10克,黃芩10克,炒麥芽10克,薄荷5克,藿香8克,佩蘭2克,桑葉5克,秦皮8克,冬瓜皮6克,桔梗15克,蟬衣8克,蘇子10克。7劑,水煎服,日服1劑。服至第4劑後,患兒全身起紅疹,熱退,咳止。第5劑藥後疹逐漸退去。
二診時見邪氣已從皮毛而解,故去薄荷、佩蘭、蟬衣、前胡,加浙貝母10克,清半夏8克,瓜蔞15克,敗醬草8克,焦神曲10克,化痰清熱,以治其本。再調理1周,病愈。
按:此案的重點在於藥後起疹。張德英認為此乃藥力助正氣鼓邪外出從體表而解故,並非過敏。張德英善用皮類藥、葉類藥等輕清之品透邪,諸如冬瓜皮、秦皮、蟬衣、藿香、薄荷等藥,使邪氣從表而解。火大易招風,二診外邪已解,則去透邪之藥,改化痰清熱之品以治其本。
案2:曹某,女,29歲。2009年9月2日初診。咳嗽三個月,白天甚,已見喘,服止咳西藥後頭暈。伴黏痰,易生氣,舌紅苔黃膩,左脈滑、寸弱,右脈弦。右脈以滑為常,今見弦,木疏風痰故也。張德英診為肺虛,風痰阻肺,引木來疏,而咳嗽乃作。治以調理肝肺兼化痰。
方用:山藥15克,黨參10克,瓜蔞20克,蘇子10克,麻黃8克,茵陳12克,蘇葉8克,藿香8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白果8克,桔梗15克,甘草8克。7劑,水煎服,日服1劑。
二診即咳喘大減,腰涼,屢感冒,尺脈見弱。此乃久咳及腎,故去麻黃、茵陳之升散,甘草之滋膩,加白芍15克,沙參12克,百部10克,取金水相生之意。再調理1周,病愈。
按:此案重點在於喘,乃為咳久傷肺,久之則母病及子,肺病傷腎,因而腎虛作喘。故咳嗽當及早治療,明確病機轉化,視其邪正盛衰而調之,以免因咳致喘而使疾病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