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驥老中醫經方辨治濕疹經驗

By | 5 4 月, 2020

劉天驥是河南省知名中醫皮膚病專傢,從醫50餘年,長期的臨床實踐積累瞭大量寶貴經驗,且善用經方治療皮膚科疑難病癥,筆者將其經方治療濕疹經驗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濕疹,中醫稱之為濕瘡,是一種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皮損對稱分佈,呈多形性皮膚損害,瘙癢,有浸潤傾向,反復發作,易成慢性。急性濕疹表現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濕疹皮疹呈苔蘚樣變,易反復發作。中醫典籍對濕疹有較多記載,在《諸病源候論》和《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對本病有詳細論述。典籍記載中本病病名較多,如發於全身的“浸淫瘡”和“血風瘡”。“浸淫瘡”皮疹一般出現流水、滲出的特點,“血風瘡”皮疹多表現為丘疹樣。另外根據部位不同,濕疹也有不同的病名:發於耳部稱“旋耳瘡”;發於手部為“渦瘡”;發於陰囊稱“腎囊風”。

1 病因病機

劉天驥認為本病主要是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失節,或過食辛辣刺激、葷腥之物,使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又外受風濕熱邪,內外合邪,搏結肌膚。主要病位在心肺肝脾。

2 證治分型

劉天驥臨床中治療濕疹善用經方,根據臨床特點,將濕疹辯證為濕證和燥證,其中濕證又分為濕熱和脾虛濕蘊,燥證又分為血虛風燥和脾腎陽虛。

2.1 濕熱證

方義分析:《傷寒論》中選用瀉心湯治熱痞,《金匱要略》用瀉心湯治吐血、衄血,其主要病機是實火邪熱,方中大黃泄熱和胃,黃連清心胃之熱,《神農本草經》中載黃芩主治火瘍,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諸藥協同針對濕熱實火病機。濕熱型濕疹的病機為實火濕熱,病機相似,采用瀉心湯可獲良效。急性濕疹皮損滲水多、皮膚潮紅,加用苦味藥效果更好。針對下肢濕疹,皮損滲水,皮損紅,甚至出現膿皰,也采用瀉心湯控制病情。苦味藥中病即止,過用則傷胃。濕邪較重者,則可減量續用。濕疹用藥須內外合治,劉天驥外用黃連解毒湯加梔子、地膚子、白鮮皮、荊芥各60~100 g,煎煮外洗,皮損滲出明顯加收斂藥如烏梅、訶子。

2.2 脾虛濕蘊型

方義分析:茵陳五苓散是《金匱要略》治療黃疸濕重於熱的方子,其與此類型濕疹病機相似。《神農本草經》載茵陳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本草思辨錄》載茵陳“善解肌表之濕熱”。《千金方》用茵陳治通身瘙癢,外洗治療疥瘡。五苓散溫陽化氣利水,加地膚子、白鮮皮治濕祛風止癢藥治標。《神農本草經》載枳殼“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利,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止癢有良效。

2.3 血虛風燥證

病程日久,反復發作,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或者皮損粗糙肥厚,劇烈瘙癢夜甚。伴口幹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弦細。處方:炙甘草湯加味。炙甘草24 g,生薑12 g,黨參10 g,地黃30 g,桂枝12 g,阿膠12 g,麥冬20 g,火麻仁10 g,大棗30枚,地骨皮20 g,白鮮皮20 g,枳殼12 g。辨證加減:皮損肥厚者加紅花、凌霄花;夜間瘙癢甚者加烏蛇、合歡皮、首烏藤、當歸。

方義分析:炙甘草湯原為治療傷寒心動悸、脈結代基本方,具有益氣滋陰、通脈扶陽的功效。《傷寒論》中記載的心動悸、脈結代,張錫純認為其中結代脈的主要原因是心血虧少,氣血虛而脈道澀。《別錄》提到炙甘草通經脈,利血氣;生地黃通血脈,利氣力。濕疹日久濕熱傷陰耗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故選用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的炙甘草湯。炙甘草補氣通脈,地黃滋養陰血,大棗補少氣,諸藥合用,益氣養陰,治療血虛風燥。黃煌教授認為炙甘草湯是治療極度虛弱的補益劑,此方應用要點是舌質偏紅。由於皮損幹燥,采用熏洗法外用治療,常用苦參、當歸、桃仁、紅花、丹參、白鮮皮、麻黃,各60~100 g,止癢活血。《神農本草經》記載麻黃破癥瘕積聚,通竅開肺。因此,在祛風止癢活血化瘀藥中加上麻黃效果更佳。

2.4 脾腎陽虛型

方義分析:此類慢性濕疹,多由脾腎陽虛不能溫化寒濕,寒濕蘊於肌膚。濕為陰邪,纏綿難愈,故病程長,反復難愈。高體三教授說“濕歸於脾,寒始於腎”。脾腎陽虛不能溫化內外寒濕,寒濕瘀滯經絡、肌表、營分,衛氣內虛,無力透邪外出。高老用真武湯、五苓散、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溫陽化濕。真武湯為治水名方,用於腎陽不足,水濕內停,《醫宗金鑒》載真武湯壯裡陽以治水。苓桂術甘湯是治飲名方,用於脾陽不足、水濕內停的痰飲證。《醫宗金鑒》言苓桂術甘湯“扶陽以敵陰也”。二方合用針對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病機。方中黃芪為主藥,《神農本草經》言黃芪“主大風,癩疾”。白術益氣健脾,兩者共用使腠理致密,風邪難入。加入活血藥血水同治,赤芍活血利小便,凌霄花既活血又祛風止癢,《本草綱目》言其能去血中伏火,活血通經、涼血祛風。《醫學正傳》用凌霄花治血中有熱,風熱癢疹,單味以酒調服,也可與白蒺藜、生地、蟬衣配伍。《證治準繩》載凌霄花散,用凌霄花配黃連、白礬,雄黃,用薑汁調,治風癬濕癬。《本草綱目》言桂枝通達營衛,解肌,《長沙藥解》言桂枝滲濕去寒。白鮮皮是皮膚病常用藥,《神農本草經》列其為中品,治濕疹疥癬,臨床可配伍蒼術、苦參、黃連。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鮮皮可以抗真菌,解熱抗炎,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調節作用。綜上,全方溫陽散寒,化氣行水,補氣固表,針對寒濕病機以治其本,活血祛風止癢以治其標。標本兼治,頑疾可除。外用藥同血虛風燥。

發佈留言